板蓝根颗粒的制备
1年前 (2024-04-17)
板蓝根颗粒的制备没心没肺~(*・_・)ノ⌒* 16药学二班 刘敏娜 06116药学二班 赵必琦 09416药学二班 韩莹莹 069 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颗粒剂的制备工艺过程2、掌握颗粒剂的制备和质检3、掌握煎煮法提取,乙醇沉淀纯化药品的操作 二、实验药品与器材板蓝根、糖粉、糊粉、95%乙醇、托盘天平、烧杯、电热炉、纱布、蒸发皿、玻璃棒、乳钵、摇摆式制粒机、14目目筛等 板蓝根 糊精 糖粉 乙醇 电热炉 摇摆制粒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处方】 板蓝根 50g 糖 粉 30g 糊 精 10g 95%乙醇 10mL【步骤】 (一)板蓝根的提取与精制 1、提取: 称取板蓝根50g,进行适当粉碎,置于500ml大烧杯中,加水约200ml,加热沸腾30min左右,用纱布过滤于100ml烧杯中,浓缩50ml,放室温 。
2、精制: 浓缩液中加入95%乙醇10ml,并边加边搅拌,静置10min。
取上清液于蒸发皿中加热浓缩,清膏生成,冷室温待用。
(二)制备软材(软材质量直接影响颗粒的质量 ) 将糖粉30g、糊精10g用乳钵研磨,分别过80目筛,按等量递加法混均匀后,逐渐加入稠膏中,制成“手握成团,按之即散”的软材。
(三)制湿颗粒①将所制得的软材,过14目筛制湿颗粒。
②将所制得的软材,用摇摆制粒机进行制粒。
(四)干燥、整粒①将湿颗粒用电炉隔空干燥,过10目筛整粒,目测分剂量,分10袋。
②将湿颗粒置于干燥器内进行干燥,10目筛整粒,目测分剂量,分10袋。
板蓝根的提取 浓缩 50ml上清液浓缩中 清膏(出现拉丝即为清膏) 混搅拌,制软材(标准:握之成团,触之即散) 板蓝根颗粒(未干燥) 四、实验结果Ⅰ质量检查:1、溶化性:取供试品10g,加入热水200ml,搅拌5分钟,立即观察,可溶颗粒应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浑浊但不得有异物。
Ⅱ装量差异:取供试品10袋,除去包装,精密称取每袋内容物的重量,求平均装量。
比较每袋装量与平均装量差异(凡无含量测定的颗粒剂每袋装量应与标示装量进行比较)。
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颗粒剂,不得多于2袋并不得有1袋超出装量差异限度1倍因为时间关系没来得及做。
在这里就只列具体计算步骤: 1.求平均值 2.颗粒剂装量差异限度(参考下表) 3.限度 最小限度 4.判断是否格 注:颗粒剂装量差异限度平均装量或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1.0g或1.0g以下→±10%1.0g以上1.5g→±8%1.5g以上6.0g→±7%6g以上 →±5% 五、注意事项(1)浓缩药液时如果溶液过稠或快要浓缩成浸膏时应将火力减弱、缓慢间隔加热,以免浸膏底部因受热不均而变糊。
(2)制备软材时应根据浸膏的粘稠程度、辅料加入后的情况适量滴加乙醇。
六、实验体会1、制备清膏要注意什么?答:注意投料比例、温度控制、熬制时间等因素2、软材适的标准是什么,出现“面条状”和粉末状的原因有哪些?答:软材标准:握之成团,触之即散。
原因:①润湿剂乙醇含量偏高,造成开始制得的颗粒易散,细粉量多,而后逐渐的由于部分乙醇挥散,软材粘性增加,制粒困难并且成面条状。
②筛网的松紧度和软材加料速度
2、精制: 浓缩液中加入95%乙醇10ml,并边加边搅拌,静置10min。
取上清液于蒸发皿中加热浓缩,清膏生成,冷室温待用。
(二)制备软材(软材质量直接影响颗粒的质量 ) 将糖粉30g、糊精10g用乳钵研磨,分别过80目筛,按等量递加法混均匀后,逐渐加入稠膏中,制成“手握成团,按之即散”的软材。
(三)制湿颗粒①将所制得的软材,过14目筛制湿颗粒。
②将所制得的软材,用摇摆制粒机进行制粒。
(四)干燥、整粒①将湿颗粒用电炉隔空干燥,过10目筛整粒,目测分剂量,分10袋。
②将湿颗粒置于干燥器内进行干燥,10目筛整粒,目测分剂量,分10袋。
板蓝根的提取 浓缩 50ml上清液浓缩中 清膏(出现拉丝即为清膏) 混搅拌,制软材(标准:握之成团,触之即散) 板蓝根颗粒(未干燥) 四、实验结果Ⅰ质量检查:1、溶化性:取供试品10g,加入热水200ml,搅拌5分钟,立即观察,可溶颗粒应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浑浊但不得有异物。
Ⅱ装量差异:取供试品10袋,除去包装,精密称取每袋内容物的重量,求平均装量。
比较每袋装量与平均装量差异(凡无含量测定的颗粒剂每袋装量应与标示装量进行比较)。
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颗粒剂,不得多于2袋并不得有1袋超出装量差异限度1倍因为时间关系没来得及做。
在这里就只列具体计算步骤: 1.求平均值 2.颗粒剂装量差异限度(参考下表) 3.限度 最小限度 4.判断是否格 注:颗粒剂装量差异限度平均装量或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1.0g或1.0g以下→±10%1.0g以上1.5g→±8%1.5g以上6.0g→±7%6g以上 →±5% 五、注意事项(1)浓缩药液时如果溶液过稠或快要浓缩成浸膏时应将火力减弱、缓慢间隔加热,以免浸膏底部因受热不均而变糊。
(2)制备软材时应根据浸膏的粘稠程度、辅料加入后的情况适量滴加乙醇。
六、实验体会1、制备清膏要注意什么?答:注意投料比例、温度控制、熬制时间等因素2、软材适的标准是什么,出现“面条状”和粉末状的原因有哪些?答:软材标准:握之成团,触之即散。
原因:①润湿剂乙醇含量偏高,造成开始制得的颗粒易散,细粉量多,而后逐渐的由于部分乙醇挥散,软材粘性增加,制粒困难并且成面条状。
②筛网的松紧度和软材加料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