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漆画文献展》漫记

8个月前 (04-17)
《中国现代漆画文献展》漫记汤声明 我不会绘画。
小时候,曾经有过机会跟家里一个亲戚学画画,但最终还是没成事,我没这个天赋。
但是我一直还模模糊糊的记得这个人,他是个木匠,我们乡俗称之为“博士”。
他有个本事,就是作漆画,而且是随性而为提笔就画,无论你家里的衣柜,床铺,只要是需装饰的空间,都可以成为他创作的领地。
民间有很多这样的高手,他们或许不懂什么艺术,那只是他们赖以谋生的技能,但是,他们日复一日,持之以恒的劳作中,往往产生出好多得以为后辈景仰的佳作。
对了,国画齐白石正出此门。
😀 原来在乡下,甚是城里许多人家,都有一些大衣柜,从乡村老家帮来的老式床铺,等等居家生活用品上,都能够看到各种不同风格画画的漆画,那都是从祖辈传下来的。
可惜,大部分都失传,更主要是"文革”时期当劈柴烧掉了。
漆画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除漆之外,还有金、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石片、木片等。
它既是艺术品,又是实用装饰品,成为壁饰、屏风和壁画等的表现形式。
漆画越来越走进人们日常生活中了,它增添了艺术感。
狭义的漆画指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广义的漆画是指一切运用漆性物质的绘画。
漆画具有绘画和工艺的双重属性。
它既是艺术品,又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装饰品。
漆画的材料多种多样。
除了漆之外,还有金、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石片、木片等。
入漆颜料除银朱之外,还有石黄、钛白、钛青蓝、钛青绿等。
漆画的技法丰富多采,依据其技法不同,漆画又可分成刻漆、堆漆、雕漆、嵌漆、彩绘、磨漆等不同品种。
中国漆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这门从七千年漆艺传统中走来的民族画种,也经历了与众不同的成长过程。
如今漆画的创作理念逐步走向开放,大胆吸收、借鉴其它画种的优点,逐步构建具有时代精、民族气派、地域特色的审美标准与创作理念。
此外,创作题材日渐丰富多样,大胆融入现代人的精情感和审美风尚,也是漆画真正成为一门现代艺术的标志。
漆以其独特的自然属性有着不同于水墨、油彩的特别之处,它产自大自然,被赋予了极强的生体征,它有温度、有个性,拉近了与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
每次去太原,我总会关心近期有那些文化活动,尤其是山西省博物院和太原市美术馆有什么的展览,基本上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去看看,除了喜欢拍摄展品,主要还是从骨子里对这些展品以及场所,格外的感觉亲切,似乎我的前生或许就是从这种文化氛围中浸浆糯染过的吧?刚好,这次就与《中国漆画文献展》不期而遇,岂能错过?🤓 太原美术馆位于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岛东北角,紧邻山西省图书馆。
旁边建筑还有山西省科技馆和太原市博物馆,这两个场馆我都进去过,唯有太原市博物馆我关注有两年多了,但每次去都吃了闭门羹,也不见有任何的场馆通知信息,每次问保安,给出的答案都似是而非让人一头雾水,也真是“衙门”一样。
👎🏿 闲话打住,言归正传。
去参观之前我其实还是做了一些功课,就是在网上了解了一些有关漆画的基本知识,少在感觉上有了些直观的概念。
这也是我的一个习惯,无论去听讲座还是参观,大多时候也许只能走马观花,毕竟有好多基础知识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中国漆画发展进程源远流长,在我老家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墓中,就出现过大量精美的包括漆画在内的珍贵文物。
但漆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而受广泛认同与推崇,却仅仅只几十年的历史。
根据介绍,它萌创于二,三十年代,成熟在六,七十年代。
虽然传统深厚,但在发展成型中,越南的漆画技艺与风格,对中国漆画有启迪之功。
看到这幅创作于“文革”期间的作品,我相信与我同龄的人都有深刻的印象。
曾经有人说,“文革”也并非一无可取,少那时候创作的一些音乐到现在还在传唱,因为有的歌曲的旋律确实优美,也让人耳熟能详。
但是,那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欺骗与谎言,那时万马齐喑,百花凋零,即使有一些作品出现,充斥其中的无非是盲从,奉承,自保,那会有真正的艺术佳作?这也就是我一直反感唱红歌,跳忠字舞的原因。
也许有人不以为然,我可以告诉你,朝鲜的集体舞蹈编排,大型活动的组织能力,恐怕全世界无出其右者!可是,那些参与者都不过是工具,真正的主角只会是金家三代当政者。
所以,缅怀“文革”,替浩劫洗白的人,大可以自动申请去朝鲜。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艺术创造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很私人的事情,是艺术家由内而外的渲泄与感悟,所以真正的艺术创造不需要开什么会议定调,也不必要规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切尊崇艺术家自己的感触和灵魂,伟大的艺术作品自然产生。
根据展览现场的简介,同样也印证了我的认知,中国漆画的发展,从萌创,到成熟,也是通过一代一代漆画艺术家的探索与创新,才有了今天的成果,这其中又尤以乔十光的成就无愧于开拓者和领路人。
乔十光,中国现代漆画的开拓者之一。
1937年出生在河北馆陶县,离咱峰峰矿区很近啊。
1956年人中央工艺美院壁画系,1961年攻读该院漆画研究生,在导师庞薰琹指导下作研磨新技法的实验。
现为该院教授。
乔十光的作品注重漆性与绘画性的统一,使得现代漆画在保持传统文化品格的同时不断创新,逐步走向独立。
这幅《泼水节》是他的代表作。
此画构图独具匠心,画家将身着节日盛装的傣家女子疏落有致的背影展示于前景,河中的龙舟竟渡与对岸沸腾的人群作为背景,烘托出热烈的节日气氛。
丰富的工艺手法体现了画家对漆性的纯熟驾驭,全画雍容华贵,精美典雅。
现为中国美术院收藏。
乔十光作品,《戴斗笠的惠安女》。
乔十光创作于1978年的《梳妆的傣女》。
根据资料介绍,本次“中国现代漆画文献展”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中国现代漆画自萌生起20世纪八十年代期间代表性人物的漆画原作;二是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全国美展中入选漆画作品的图像或文献资料以及为弥补作品征集上的不足而制作的视频资料。
这次展览的布局还是颇有讲究,一,二号展厅洋洋洒洒作品挂满几面墙上,但仔细看,才知道是按年代分门别类,刚好与漆画在中国的发展轨迹紧密相扣的,从头尾下来,也就对中国的漆画技艺和水平,有了些粗略的了解。
不过说老实话,我毕竟如此道殊属门外汉,对于真正上佳的作品,我肯定有自己的口味,有自己的欣赏习惯,这其实也是符艺术鉴赏的规则,所以,有些特别提示获得某某大奖金奖的,我看来也不过尔尔。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目光短浅,修为不足。
象这幅作品,我就非常喜欢,热闹,喜庆,更主要是层次分明,布局疏间有度,色彩的细节恰到好处。
再看看这件展品,有木有西方古典油画的感觉?其实,漆画与油画有许多相似和重之处。
《古北口的正午》,我忘记作者姓名了。
非常有视觉冲击力,现代派风格浓郁。
这是一组反映少数民族儿童学习,生活作品中的一幅。
作品描画的形象与现实的对象有很大的差距,造型,色彩,构图都别具一格,妙趣横生,有时夸张,有时削弱,有时浓烈,有时淡雅。
看得出来作者不是从物体的外貌上追求形体的透视、比例,而是尽情夸张,却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记得好友L君的孩子喜好绘画,而这幅画的临摹效果特别的清晰,赶紧的拍摄下来给传过去了。
要是这孩子将来在绘画上成名成家,当他回首自己的成长历程时,犹记它否?😀 程向君作品《雪山前的白房子》,创作于1986年。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幅作品,所以也特别记住了作者。
记得我拍摄的时候,手机,单反相机拍了好多次,总是感觉不够理想,直到在后期反重调整,揣摩,才稍稍觉得有些效果。
我特别偏爱拍摄博物馆,美术馆的展品,无论是文物还是字画,这些年下来,自忖还是有点心得。
按我的理解,这种拍摄也可以说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
可能有人会以为非常简单,但真正要拍出自己满意的展品,除了对光影的拿捏,角度的取舍,快门的选择,关键之处还在于你要能赋予整幅作品一种内在的,包含信息量的,能引起观赏者共鸣的时空感和距离美。
我知道,以我目前的水平,根本上是隔靴搔痒。
😝 我去的那天,刚好是星期六,参观者比平时多出不少。
好多外地来的,大部分都是领着孩子来看展览。
这对夫妻察觉我在拍摄他们,友好的笑了笑,还问我要不要重新摆拍一次。
当我把照片给他们看,要是不喜欢我就删掉。
先生大度地说没关系,拍得不错。
他太太笑着说,给照片取个好名字,拿去发表,料不定得奖了呢。
我稍一停顿,说:就叫"品味"吧?三个人相视开怀大笑。
遗憾的是当时光顾着乐了,竟然忘记问他们的电话,要不可以把照片传送过去,这应该是一种礼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