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书(幼儿园小班绘本)

1年前 (2024-04-17)

《逐光的孩子》    《逐光的孩子》是一本反映大山深处支教扶贫和留守儿童成长与梦想的长篇小说,以具有十年支教经历的“全国先进工作者”范献龙为原型,讲述了大学生志愿者在湖北某山村小学的支教经历。  《菲菲生气了》  《菲菲生气了》是一本关于情绪管理、爱与尊重的书。我们必须要接受一个现实,孩子有他自己的小情绪是很正常的,这无关教养、无关品德,亦无关大人的面子。不论他本来的诉求是否理,他因欲求得不到满足而生气,这是一种正常而健康的反映。    有情绪时,需要一些渠道发泄,也是正常的,跺跺脚,尖叫,摔东西,撕东西,大哭大叫,这些行为虽然不正确但也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狼婆婆》  很久以前,每当妈妈出门之后,狼婆婆就会冒充外婆来敲门,阿珊、阿桃和宝珠究竟能不能识破狼婆婆的阴谋呢?这是一本描写美丽与丑恶,柔弱与凶残,勇气和恐惧,智慧与愚蠢相对比和相较量的故事。  《中国读本》  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她走过什么样的历史道路?她拥有哪些独特的文明?她的国民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她对人类做出了哪些贡献?阅读本书,就是您走进中国,走进新世界的一次发现之旅。  《只能这样吗不一定吧》  吉竹伸介是日本著名的绘本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幽默感和哲理。《只能这样吗不一定吧》的书名来自他的口头禅,也是他一直践行的思考方式。这本书讲的是可能性:喝汤只能用勺子吗?海螺壳也可以吧。只能去幼儿园上学吗?动物园也可以吧。只能洗澡的时候洗头吗?下雨天散步也可以吧……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关于选择的问题,这个和那个,你选哪一个?喜欢还是讨厌?好还是坏?仔细想一想,答案并不是非此即彼。其实换一种思考方式,就会发现平淡的生活也很有趣。  《高空走索人》    2004年凯迪克金奖作品,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一部让人热泪盈眶的传奇。  法国杂技艺术家菲利普•帕特在纽约双子星大厦之间拉起了一条钢索,他在400米的高空行走,舞蹈,做着各种各样的表演,时间长达一个小时。  绘本完全再现了这一传奇,各种如同电影镜头般的画面震撼人心。  绘者还巧妙地设计了两个拉页:水平式拉页,读者一起漫步空中;垂直式拉页,更加突出了双子星大楼梦幻般的高度和距离。  如果你想要和孩子讨论什么是“梦想”和“勇气”,那么这本书太适了。  《跳舞》    一本快把叮当感动哭的绘本:喜欢舞蹈的女儿不知道,她的爸爸一直都在看着她,从她小时候扮演一个玉米,到她成为台上美丽优秀的芭蕾舞者,到她恋爱出嫁,有了自己的家。  爸爸一直微笑着看着她……  图画非常逼真细腻,宛如摄影作品,人物的表情、动作都非常传,这一切都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动人。  而事实上,这个故事确实是真的,它由好几个父亲一起完成,用来缅怀一个父亲意外失去的爱女。  父亲的身影在书中从未出现,但我们都知道,他就在那儿,微笑着注视着他的女儿。  《丢饭团的笑婆子》    1973美国凯迪克金奖的获奖作品。  一个爱做饭团的老婆子,她的饭团不见了!老婆子一路找下去,饭团没找着,反倒被恶鬼给抓了去。  但老婆子仍运用机智脱离了魔掌,重回家园。  改编自小泉八云整理的日本民间故事,图画带有浓郁的日本民间文化色彩,对地洞世界里的菩萨和恶鬼的描绘都非常传。  图画运用双线并行的叙事手法来讲故事,通过色彩与构图的变化推动故事情节。  民间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智慧,这个故事告诉孩子,无论在顺境,还是低谷,笑总会带来好运气。  《卡夫卡变虫记》    卡夫卡《变形记》儿童版,这是一个关于爱、忽视和自我认同的故事。  小男孩卡夫卡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棕紫色的大甲虫。  但是,没人注意到他变形了——他的父母、他的小妹妹、他的老师——除了他的好朋友迈克尔。  为什么他会变成甲虫呢?为什么大家好像都没发现呢?  这个荒诞不经的故事,告诉所有的爸爸妈妈们:我们自以为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却往往忽略了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  越来越发现,有些绘本是写给大人的,而不是写给孩子。  作为父母,有时也得一日三省吾身:今天我真的“看见”孩子了吗?  《母鸡萝丝去散步》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畅销中外的经典图画书,书中寥寥无几的文字讲述了一只名叫萝丝的母鸡出门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而丰富生动的画面却描绘了一只倒霉的狐狸追逐萝丝却屡遭失败的情节。书的文字与画面形成了幽默、诙谐的对比,有了喜剧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