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到底有多厉害?曹操是真的懂他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其中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他作为刘备的谋士,到底有多厉害呢?请听趣历史小编详细道来。 名人之后,怀才不遇 于公元176年出生,字孝直,为陕西人,他的爷爷是东汉著名学士法真,法真精通诸子百家各家学说和谶纬之术,知识面广博。 法真性情淡薄,不追求名利,从未入仕当官,他悠然地活到89岁高龄才离世,他平生只有一子即的父亲法衍。 法衍颇有学识、才能,他是由人举荐成为朝廷官员的,史书上关于法衍的生卒年没有记载,只能知道他死于。也许是法衍去世的比较早,年轻时基本没有依靠他,在灾荒年代投奔益州牧刘璋。 拥有满怀的文韬武略,可惜,他不受刘璋重视,在刘璋帐下工作了数年后仅当了名县令,然后又过了很久官迁无甚实际权力的军议校尉。 因刘璋不重用自己,暗中不满,常对好友张松诉说、发泄郁闷之情,张松是益州别驾,他认为刘璋非明主,比较同情的遭遇,后来,转投刘备,正是由张松引起。 效力刘备,显露才干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即将爆发,刘璋意图和曹操方搞好关系,派张松出使,不料张松受到曹操轻视,刘璋后来便把联、交好的目标改为刘备。刘璋挑选前往刘备处沟通的人选时,张松举荐了,因而到刘备那里走了一趟。 刘备对十分热情、有礼数,自此觉得刘备才是值得效忠的人,偷偷萌生出改投刘备的主意,他返回后,与张松商议寻觅机会共同投向刘备,张松答应了。 公元211年,曹操出攻打张鲁,刘璋担心自己有唇亡齿寒的祸事,听从张松建议请刘备率军到益州境内,刘璋这次依然派遣去刘备处出使。 此时一心想辅佐刘备,他见到刘备后,对刘备坦露心胸,他还劝刘备趁刘璋邀请之机入主益州,以益州为根据地图霸全国。刘备思虑再三,决定依从的话,不久后便率庞统、黄忠、马超等大将领进入益州。 军葭萌时,刘备的图谋被刘璋发觉,刘备遂公开与刘璋作战。刘璋手下皆无什么良策应对刘备大军,唯郑度据双方实力提出“坚壁清野”的策略。 刘备获知郑度的主意,愁闷不已,发现他的忧心后,立刻排解道:“刘璋虽能力不足,对百姓却很好,他断不会迁移百姓,使他们受劳累。”刘备这才大胆地调强将、向前进军。 奖赏助己夺取益州的功臣时,刘备赐给、诸葛亮等四人的金银、财宝一样多,都属最高一等,可见,贡献出的巨大功劳,不容置疑。 刘备成为益州主人后,面临立稳脚跟的问题,他想解决这个问题首要的就是需得到益州豪门大族的支持、拥护,他的很多幕僚希望他为此迎娶一吴性女子。 这个女子是刘璋兄长刘瑁的遗孀,刘备不愿娶曾为自己宗族内人员妻子的女子,拒绝了幕僚们的提议。 深谙刘备崇尚礼仪的脾性,对他说:“昔日,晋国君主重耳娶了他侄子的夫人,世人尚且皆未多议论,主公您和刘瑁血缘甚远,完全不必回避这门亲事。”的话令刘备信服,刘备于是迎娶了吴性女子。 后来,参与益州新法律的制订,显露出他的短板,他在政治、政策方面较保守,制的法律遗有缺憾,引起豪族们的反感。诸葛亮适时的提醒该如何处理后续的事,谦逊地接纳了。 对曹操来说击败张鲁易如反掌,然而,他占据张鲁的地盘汉中后,没有就势攻打临近的益州。 认为曹操必是被魏国内的事绊住手脚,无力分身,此时出汉中恰是天赐良机,他把自己的想法秉奏给刘备,得刘备赞同。 公元219年,汉中之战打响,刘备的前锋战斗失利,刘备携等人于定军山下寨,亲自迎战汉中主将夏侯渊。夏侯渊军驻定军山的南方,他另让张郃驻东方,二人形成夹击刘备的态势。 教刘备先频繁袭扰张郃,使张郃求救于夏侯渊,待夏侯渊分,再专攻他。刘备采纳了此战术,果然成功击败夏侯渊。 曹操听闻夏侯渊战败,自带军队赶往汉中,他未能打退刘备,汉中落入刘备之手。刘备称帝后不久,年仅45岁的就逝世了,刘备为失去他这样一名优秀的谋臣而痛哭数日。 曹操的公道话 以蜀国大败告终的夷陵之战结束时,诸葛亮叹息道:“如果不死,定能阻止主公打此战,即使不能阻止,也可帮主公避免遭受这么大的失败。” 当年曹操出征汉中,听说了的厉害后,曾说:“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邪?”意思是:我拥有这么多能人,为何独独得不到呢?他对的赞赏,实是溢于言表。 人们都说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然而,世事无常,以上三种因素皆可变。像刘备有诸葛亮、庞统、、关羽等才能盖世的文臣武将相辅,仍没有达成兴复汉室、统一全国的愿望。 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文臣武将中有几人过早地离世。善军事谋略、精懂人性、会选明主、才干,为刘备建立基业、称帝立有汗马功劳,他的死是刘备集团的巨大损失。 历史无法改变,人死不能复生,人们应坦然看待兴亡衰败、生老病死,做最好的努力的同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